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优秀8篇)-bsport
时间:2023-06-17 10:27:1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2.能正确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口算
=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一)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 ,那么我们就说 是 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 的倒数,也就是说 和 互为倒数。
和 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 呢?
(二)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
1.什么是互为倒数?
2.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不能说 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3.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为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 , ,……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 ,1与 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例:写出 、 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能不能写成 ,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三、训练、深化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1)
(二)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演示课件:倒数的认识2)
(三)判断
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
2.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3.0没有倒数。( )
(四)提高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六、板书设计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四、课堂作业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为小数)
五、课堂小结
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求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0----40㎞
1. 教学例2。
(1) 出示课文例题及插图。
(2) 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
10/x=1/500000
x=10×500000(问:根据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x=5000000
5000000㎝=50㎞
答:略
算术解:
根据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等于比例尺 ,得出: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10÷1/500000
=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略
2. 教学例3。
(1) 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2) 讨论:你想怎样画?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① 确定比例尺;
② 求出图上的距离;
③ 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3) 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4) 汇报,交流。
① 小组派代表说明你的方案和结果。
② 选择合适的方案,展示结果,并说明bsport的解决方案
如:选择比例尺1:1000画图。求出图上的长度
80×1/1000=0.08m
0.08m=8㎝
图上的宽=60×1/1000=0.06m
0.06m=6㎝
操场平面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 完成课文练习八第4~10题。
辅导记录:学习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后,要求学生必须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个别学生图简便,直接用算术法,而忽略了比例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单位换算是最容易出错的。
补充练习:
比例尺
1、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在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有一种手表零件长5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4、从海口到三亚全长340千米,如果将它画在1:50000的地图上,约是( )厘米。(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5、一块长方形的地,长75米,宽30米,用1/1000 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长画( ),宽画( )。
6、大新小学体育场长150米,宽80米,请用1/10000 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并求出图纸上的体育场的面积是多少?
7、在长28厘米,宽18厘米的纸上,画学校的平面图。校园东西长520米,南北宽320米。用多大的比例尺比较合适?运动场长150米,在图上应画多长?
8、在比例尺是1:400的地图上,量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填空:
1、如果 a×3=b×5,那么 a∶b=( )∶( )。
2、1:2000的图纸上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实际面积是( )公顷。
3、一个精密仪器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50:1,图上长5厘米,实际长( )厘米。
4、将2、5、8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5、如果x÷y = 712 ×2,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 )比例。
6、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 )厘米。
7、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8、、a的 与b的 相等,那么a∶b=( )∶( ),它们的比值是( )。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11、在一张比例尺为1∶3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房间的长是2厘米,宽1.5厘米,这个房间的实际长是( )米;如果有一条道路的长60米,画在这张图纸上应画( )厘米。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运算法则及在乘法中对系数运算和指数运算的`不同规定、
(二)能力目标: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及其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及其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运算法则及在乘法中对系数运算和指数运算的不同规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位画家设计了一幅长6000米、名为“奥运龙”的宣传画、
受他的启发,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x米的空白、
想一想:
(1)对于上面的画面小明得到如下的结果: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x(mx)米2、
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mx)(x)米2、
他的结果对吗?可以表达得更简单些吗?说说你的理由、
(2)类似地,3a2b2ab3和(xyz)y2z可以表达得更简单些吗?为什么?
(3)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的运算法则,并要求他们说明运算的道理,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会运用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化简整式。
3、会用多项式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难点:例2包含了多种运算,过程比较复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小明找来一张铅画纸包数学课本,已知课本长a厘米,宽b厘米,厚c厘米,小明想将课本封面与封底的每一边都包进去m厘米,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在铅画纸上裁下一块多大面积的长方形?
二、引出新知,探究示例
1、合作探索学习:有一家厨房的平面布局如图1
(1)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厨房的总面积。
(2)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的面积应当相等,你能用运算律解释吗?
(3)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规律吗?
(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然后表达交流)
答:(1)总面积:(a n)(b m);a(b m) n(b m)或b(a n) m(a n);ab am nb nm
(2)总面积相等,由此可得到(a n)(b m)=a(b m) n(b m)……①
=ab am nb nm……②
第①步运用分配律把(b m)看成一个数,第②步再运用分配律。
(3)由(a n)(b m)=ab am nb nm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2、运用新知,计算例题
例1:计算
(1)(x y)(a 2b)(2)(3x—1)(x 3)(3)(x—1)2
解:(1)(x y)(a 2b)=x?a x?(2b) y?a y?(2b)=ax 2bx ay 2by
(2)(3x—1)(x 3)=3x2 9x—x—3=3x2 8x—3
(3)(x—1)2=(x—1)(x—1)=x2—x—x 1=x2—2x 1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这三题都按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运算过程中注意符号,防止漏乘,结果要合并同类项。
反馈练习:课内练习1
例2,先化简,再求值:(2a—3)(3a 1)—ba(a—4),其中a=
解:(2a—3)(3a 1)—ba(a—4)=6a2 2a—9a—3—6a2 24a=17a—3
当a=时,原式=17a—3=17×()—3=—19—3=—22
注意的几点:(1)必须先化简,再求值,注意符号及解题格式。
(2)当代入的是一个负数时,添上括号。
(3)在运算过程中,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来计算。
反馈练习:1、计算当y=—2时,(3y 2)(y—4)—(y—2)(y—3)的值。
2、课内练习2、3。
三、分层训练,能力升级
1、填空
(1)(2x—1)(x—1)=
(2)x(x2—1)—(x 1)(x2 1)=
(3)若(x—a)(x 2)=x2—6x—16,则a=
(4)方程y(y—1)—(y—2)(y 3)=2的解为
2、某地区有一块原长m米,宽a米的长方形林区增长了200米,加宽了15米,则现在这块地的面积为平方米。
3、某人以一年期的定期储蓄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当年的年利率为x,第二年的年利率减少10%,则第二年到期时他的本利和为多少元?
四、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与疑问?教师及时总结内容并解答疑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的分层作业题。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花手绢的块数是白手绢的
2.白手绢块数的 正好是花手绢的块数。
3.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4.白手绢块数的 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二)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三)谈话导入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每一类应用题的特点,巩固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一组练习。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3
1.课件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
2.比较。
(1)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量是相同的;需要找准单位“1”来分析。
(2)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点: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3.小结: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4.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巩固练习
(一)应用题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二)补充条件并列式解答。
一条路长15千米,修了全长的 ,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40× 240÷ 150÷240 240÷150
(四)思考题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 .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类题的对比练习。解决这三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解答下面各题
1.六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2.六一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 .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 .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三)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 =4(只)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 =12(只)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比转化成分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
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②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③甲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④乙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3.出示投影图:
师:看到此图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老师写在胶片上:
①女生与男生的比是3∶2。
②男生与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产队运来60吨化肥,平均分给5个小队。每个小队分到多少吨?
60÷5=12(吨)
这种解答的方法,在算术上叫什么方法?
刚才我们解题的方法叫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这种方法你们早已比较熟悉,也经常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有些事情,用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如:你们单元住着18家,每月交的水电费能平均分配吗?
又如:国家搞绿化建设,能把绿化任务平均分配给各单位吗?
比如生产队的土地,也要根据国家计划,合理安排种植,不能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所有这些,都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1 第四生产队计划把400公顷地按照3∶2的比例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种多少公顷?
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教师把条件与问题简写出来:
然后再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思考。
(1)两种作物一共几份?怎样求?
(3)400公顷是总数,要求的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怎样计算?
分析:①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全部土地。(画图)
②根据粮、经之比是3∶2,你知道什么意思?(粮3份,经2份。)
师边说边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标粮,其中2份标经。
观察:①从图上看,把全部土地平均分成几份?你怎么算出来的?
(板书)总份数: 3 2=5
3∶2,实质都表示倍数关系。现在这道题能够解决了。
粮食作物多少公顷?怎么算?
经济作物多少公顷?怎么算?
验算:①求总数 240 160=400
②求比 240∶160=3∶2
答:粮食作物240公顷,经济作物160公顷。
(附图)
这道题就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首先
多少。
师归纳:问题通过分析得到解决,又经过验算证明方法正确,从这道题可以悟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规律为: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比,把两个数的比转化成各占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答。
2.试一试。
抓住主要矛盾练习,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把45棵树苗分给两个中队,使两个中队分得的树苗的比是4∶5,每个中队各得几棵树苗?
总份数是几?怎么算?一中队占几分之几?二中队占几分之几?
①总份数 4 5=9
验算:①总棵树 20 25=45(棵)
②比 20∶25=4∶5
答:一中队得20棵,二中队得25棵。
(三)巩固反馈
1.某工厂有职工1800人,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比是7∶3。要用280吨沙子灰,则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吨?
3.图书馆买来160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年级同学阅读。低、中、高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以上三题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4.学校把560棵的植树任务,按照五年级三个班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级各植树多少棵?
分析条件、问题以后让学生讨论:
①三个班植树的总棵树是几?
②题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数比是几比几?
③三个数的和及三个数的比知道后,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规律,怎样计算这道题?
试着让学生在本上做,老师巡视,然后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找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板演。)
5.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道题给了长与宽的比是3∶2,指的是一个长与一个宽的比,而周长包括2个长和2个宽,因此先求出一个长宽的和,即200÷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题解答。
7.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氢、氧各多少千克?(看谁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 1=9
方法2
5.4÷9=0.6(千克)
0.6×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3
方法4
5.4÷(8 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5
解:设氢为x千克。
5.4-x=8x
5.4=9x
x=0.6
5.4-x
=5.4-0.6
=4.8
方法6
解:设氧为x千克。
x=(5.4-x)×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写全过程。
(四)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比与分数是有联系的。
2.讲授新课时,先讲了一个最一般的按比例分配题,练习1~3题以后出现另一种形式的按比例分配题,这里老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一道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分数、比和比例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明确,当题中给出比的条件时,可以直接用比例的知识解题,也可以根据整数、分数、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把比所表示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并解答题。但是由于分析的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解答,老师都要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
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hd=bc=gd=fe=ab,
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果
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
(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
3.判断正误:
(1)(4x 3b)(4x3b)=4x23b2;(×)(2)(4x 3b)(4x3b)=16x29;(×)
二、新课: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2×98;(2)(y 2)(y2)(y2 4).
填空:
(1)a24=(a 2)();(2)25x2=(5x)();(3)m2n2=()();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最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