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bsport
时间:2022-05-02 07:35:3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生: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
(略)
四、课堂作业
1?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一第1,2,3,4题。
分数的意义
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如下的题目: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月饼的();
(2)把一张手工纸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让学生认识到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相差程度有关的道理。
2、通过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方法以及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策略意识、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要使表面积较小,长、宽、高应越接近的道理。
【教具学具】
为每组学生准备8个规格为16×8×4(单位:cm)的长方体纸学具盒,包装纸,直尺,透明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师:观察自己桌上的学具盒,你发现这些学具盒有什么特点?
生:形状都是长方体,每个盒子的规格都是16×8×4(单位:cm),每组都有8个。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8个长方体盒子包装成1盒,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呢?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设想与摆放
1、设想与摆放
设想:
(1)要将这些长方体的盒子包装起来,在包装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2)要达到节省包装纸的目的,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要想节约包装纸,学具盒中间不能留空隙,表面要平整;摆法不同,所用的纸的大小不同;接头处尽量不要浪费等等。
(3)明确长方体盒子的摆法不同是造成包装纸用量大小的主要原因。
2、记录与计算
(1)你认为造成所需包装纸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需包装纸的面积=所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接头部分用纸量(按2dm2计算)
生:摆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越大,所用的包装纸越多,反之就少。
(2)究竟哪种摆法会更节约包装纸呢?
师:你们可以先将几个盒子摆一摆,量出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出摆成的不同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算出所用包装纸的面积,并将数据和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记录3种不同摆法下的包装纸用量,并选择一种用纸最少的方案。
为什么这种方案的用纸量会最少?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交流与比较
比一比谁的方案用纸少,并分析出用纸量不同的原因。
重点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同样是将8个学具盒打捆包装,表面积的大小会不相同?影响表面积大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将分析的原因记录下来。
四、发现与思考
通过本次包装设计,你有什么发现?
1、物体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包装用的纸也就越少。
2、同样的体积下,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长度有关,长、宽、高的长度越接近,表面积就越小,当长、宽、高相等时,它的表面积最小。
五、知识拓展
师:解决用料省的问题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20本数学书,想想看,怎样摆表面积最小?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
(生汇报)
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说自己更大。
师:和0.06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
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
(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20=0.05,因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因为,所以0.06。
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0.06>
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125的互化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
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
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知识搭积木、比体积。哪个体积比较大?(生生交流)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探寻学生已有知识:
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
(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经验出发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
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
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cm3?(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
(2)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你能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迁移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注重运用类比的思想。】
(3)进一步感知1cm3的大小:
做一做: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用彩泥捏出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4)想一想,填一填:
师:我们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下列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体积是多少?(课件展示)
2、建立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1)举一反三:从1 cm3定义1 dm3、1 m3的大小。(生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类比的基础上尝试举一反三,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对概念的记忆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简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2)想象一下:1 dm3、1 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dm3、1 m3?(学生举例,课件、教具辅助)
【设计意图:学会定义1dm3和1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它们实际的空间大小,教师事先准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真正意义。】
(3)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
【设计意图: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想象一下1m3的空间有多大。这样的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如果能创造一个有趣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3、练习(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4( )。
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5( )。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80( )。
(三)继续类比,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师:学好知识要能触类旁通,今天我们从已知知识cm2、dm2、m2出发,探索了cm3、dm3、m3这一新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它们的区别,它们有哪些区别呢?(同桌交换意见)
2、追问:cm2、dm2、m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猜想一下cm3、dm3、m3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安排“猜想”有两层含义,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到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再创造”,虽然知识是前人证明和研究出来的,但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也像数学家们一样学会自己发现,“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3、验证: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证明1cm3和1dm3间的关系呢?(课件辅助演示1个——10个——100个——1000个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猜想—验证”这一重要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使学生在猜想验证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4、运用:同桌合作,请说一说1dm3和1m3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5、拓展:通过探究,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你能试着说一说1cm3和1m3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提出探索1cm3和1m3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也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或用100×100×100,或用1000×1000,鼓励学生能多角度思考与验证,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动手操作,质疑反思:(机动,也可作为课后拓展)
学生活动:用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做下面的活动。
1、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吗?
2、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3、你能再摆一个大一些的正方体吗?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以“猜想—验证”为核心,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并打通与体积单位进率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全课,感悟学习方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生互动)
小结:今天我们从已知知识cm2、dm2、m2出发,探索了cm3、dm3、m3这一新知识,学习就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容积的含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
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
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故事情景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它可厉害呢,有72变。
二、复习导入
第一变 回忆
(1) 什么叫体积?
(2) 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3) 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第二变 思考
1、教学容积概念。
运用你的预习知识,把魔方、电饭褒、雪梨、汽车的油箱这四种物品分成两类,你是怎样分的?说明理由。
生:空心的 能装东西的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心的,能装东西的物品?
生:举实例 (饭盒、矿泉水瓶、奶牛盒……)
师:你想知道这些容器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 (板书)
什么叫容积?从中国文字的字面解释 容:容纳 积:体积。合起来:像电饭褒、汽车的油箱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它的容积。
练习
根据容积定义判断:
(1)电饭褒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计量容积一般可以用体积单位( )
(2)数学书p53页第一题。
突出:体积 (外面量数据) 容积(里面量数据)板书
2、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关容积的数学信息?
生:500毫升 18.9升
师:升、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积单位。板书
生:净含量:250毫升 1升……
师:表示什么意思?净含量:250毫升表示瓶子里水的体积是250毫升。而不是瓶子的容积是250毫升,也不是瓶子的体积是250毫升
(选1升和1立方分米来对比,为实验作铺垫)
回应: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什么时候用容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容积单位 板书
练习:(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积。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数学书p53第三题
3、教学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师:谁知道这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写的。
师:你对这个关系不表示怀疑吗?真理总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你有方法吗?
由学生做实验:1升的冰红茶、500毫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容器。
师:从实验中你证实了1升=1000毫升,还得出什么结论?
生:1升=1立方分米。
如此类推:你还能推理出什么关系?
生: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升
练习:数学书p52做一做第一题和p53第四题
第三变:计算
4、教学容积的计算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的油箱,里面长5d m ,宽4d m ,高2d m 。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学生读题。(突出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要改单位?求容积)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四变:运用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咳两声,讲了一节课,老师口干了,很想喝水。
师:谁知道一个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适才健康?
生:1500毫升、1000毫升……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书里介绍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书p52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
小组活动:
(要求组长分工要明确:不同的人负责倒水、记录、计算以及汇报,倒水要注意别溢出来,注意纪律。)
(1)将一瓶约( )毫升的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 l,正常人一天喝多少杯才健康?
全班分享
五、总结质疑
今天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作业:
1 、到商店、超市调查标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及净含量,编一道有道容积计算的题目并解答。
2、调查一大桶约18升的矿泉水和一瓶500毫升矿泉水的单价,算一算,一大桶矿泉水相当于几瓶这样的小瓶矿泉水,买哪种比较合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学反思:
在练习题目中,涉及到新课的内容可以再次点出,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样就节约了时间。在常规课堂中,切忌概念的讲授花费很多时间,概念讲得越多,学生可能越糊涂。其实学生头脑里已经对新概念有所认识和体会,我们只需要把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楚就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