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ort > 毕业论文 > 论文提纲>《毕业论文提纲参考7篇》正文

毕业论文提纲参考7篇-bsport

时间:2023-03-30 19:54:30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毕业论文提纲参考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一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具体市场分类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二

一、论文题目

浅析创新营销之博客营销

二、论题观点来源:

随着网络的发达,更多的新事物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务存在的基础。基础变了,环境变了,市场变了,随之而来的营销和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透过写博客的形式,介绍销售人自己和销售产品,达到交商友和产品销售的人也逐日增多。由此产生了新的创新营销--博客营销。

三、基本观点:

1、什么是博客营销,博客营销不等于营销博客

2、博客营销的现状及发展

3、博客营销的基本特征

4、理解博客营销带给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5、博客营销对网络营销的挑战及对策(存在的不足)

四、论文结构:

(一)引言

介绍博客营销的现状、特征、发展前景并提出问题。

对博客营销进行浅析,解决问题。

1、什么是博客营销,博客营销不等同于营销博客

(1)什么是博客营销

(2)理解博客营销不等同于营销博客

2、博客营销的现状及发展

(1)博客营销的现状

(2)博客营销的发展前景

3、博客营销的基本特征

(1)博客营销以博客的个人和观点为基础

(2)企业的博客营销思想有必要与企业网站内部策略相结合

(3)合适的博客环境是博客营销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4)博客营销应正确处理个人观点与企业立场的关系问题

4、理解博客营销带给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5、博客营销对网络营销的挑战及对策(存在的不足)

(三)结论:博客营销是创新营销下的新模式,它是网络时代下创新营销的产物。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三

一、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题应尽力结合有关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具体业务活动,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应用课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文责自负。

5、论文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条例,注意技术、方法、模式等涉及专利的保密。特别是应用类论文,论文内容应当获得合作单位的许可。

6、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

7、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论文内容有抄袭的一律取消答辩资格,做不合格记录。不能按时参加论文答辩的作不合格处理。凡是不合格者在下一学年重作毕业论文,参加下一学年的论文答辩。

三、毕业论文的组织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

(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

(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 白话文 2~3个专题的内容

2、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

3、其他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

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的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

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的组织2~3次报告会。

1、调查报告会和读书心得报告会(第4~5周)

2、专题研究报告会(第8~9周)

其中,专题研究报告会的成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对解决本专题有新的见解,新的论点或思路;

(2)对本专题的问题进行了新分析、新论证或新预测;

(3)对解决某项问题提出了新建议,新方案或新举措。

报告会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心得及经验,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与质量,培养与选拔优秀毕业论文,激发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会由指导教师与相关教师组成评议组,评出报告阶段的成绩,有关负责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四)撰写阶段

在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撰写方案的要求完成论文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等,运用有关素材写成初稿。

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课题名称、目录及页次;

2、中英文内容提要。扼要叙述内容与要求、原理方法,要求文字精练;

3、正稿。包括问题的提出、原理论述和论点说明、研究方法及成果、绘制图表等;

4、结论。总结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特色和新见解,得出结论;

5、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应注明资料的名称、作者、日期、页码、出版社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论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楚,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图、表格和图纸,并装订成册。

(五)定稿阶段

初稿撰写后,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定稿。然后按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最后送论文指导小组。

四、时间及阶段安排

毕业论文全阶段需要12周。

毕业论文时间进程表

阶段内容时间(周)

1熟悉课题1

2调研、收集资料、翻译资料4

3确定写作方案1

4写初稿、包括计算、绘图、并修改3

5送审、修改1

6定稿、调整1

7准备论文答辩0.5

8论文答辩与评定成绩0.5

合计12

五、毕业论文的内容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最终应完成下面几部分内容:

1、毕业论文约1.2万字

2、调研报告约3千字

3、读书报告约3千字

4、资料综述约3千字

5、外文资料翻译约1.2万个英文字符

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本。 篇四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为大家分享提纲模版:

1、提纲撰写范例一(列写简单提纲):

一、绪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2012年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2、提纲撰写范例二(列详细提纲):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具体市场分类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五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六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 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七

acknowledgements 4-6

contents 6-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20

abstract 20-22

摘要 23-2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5-32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28-2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29-30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30-31

1.4 a note on terminology 31-3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32-51

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32-35

2.1.1 defining coherence 32-33

2.1.2 t/tp as means to realize coherence 33-35

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35-42

2.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fl/esl writing 35-37

2.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as compared to ns writing 37-42

2.3 t/tp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by efl/esl scholars 42-44

2.4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tp in efl/esl writing 44-47

2.5 training in t/tp 47-49

2.6 summary 49-51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1-70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51-55

3.1.1 f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51-53

3.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a functional system 53-54

3.1.3 three lines of meaning from metafunctions 54-55

3.2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55-70

3.2.1 theme 56-62

3.2.2 thematic progression 62-7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70-88

4.1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70-73

4.1.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 70

4.1.2 the allocation of participants to the training 70-71

4.1.3 the sample sizes 71-72

4.1.4 the pilot study 72-73

4.2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73-74

4.3 the questionnaire 74-75

4.4 the training 75-80

4.4.1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training 75-76

4.4.2 the training material 76-79

4.4.3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as the trainer 79-80

4.5 data analysis 80-86

4.5.1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80-86

4.5.2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86

4.6 ethical considerations 86-88

4.6.1 informed consent 86-87

4.6.2 anonymity 87

4.6.3 harm 87-88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training writing 88-115

5.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88-102

5.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88-91

5.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91-95

5.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95-100

5.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00-102

5.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102-110

5.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02-107

5.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07-110

5.3 summary 110-115

chapter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ost-training writing 115-137

6.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15-129

6.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15-117

6.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17-121

6.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21-126

6.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26-129

6.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29-132

6.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29-131

6.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31-132

6.3 summary 132-137

chapter 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55

7.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47

7.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37-139

7.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39-142

7.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42-145

7.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45-147

7.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47-150

7.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47-149

7.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49-150

7.3 summary 150-155

chapter 8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155-165

8.1 findings from closed questions 155-160

8.1.1 eel participants general attitude to training on t/tp 155-157

8.1.2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157-158

8.1.3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learnability of t/tp 158-159

8.1.4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tp in writing 159-160

8.2 findings from open questions 160-164

8.2.1 the changes that occurred 161-162

8.2.2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tp in writing 162-163

8.2.3 the reasons for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163

8.2.4 eel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163-164

8.3 summary 164-165

chapter 9 discussion 165-195

9.1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questions 165-187

9.1.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re-training writing 165-172

9.1.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ost-training writing 172-181

9.1.3 effect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1-187

9.2 positioning the study within the literature 187-190

9.2.1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7-189

9.2.2 effects of training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189-190

9.3 implications 190-194

9.3.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190-193

9.3.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193-194

9.4 limitations 194-195

chapter 10 conclusion 195-200

10.1 summary 195-197

10.2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197-199

10.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199-200

notes 200-202

references 202-214

appendix 1: pla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214-215

appendix 2: the post-training questionnaire 215-217

appendix 3: training material 217-229

appendix 4: teachers guide to the training 229-237

appendix 5: consent form for eel group 237-238

appendix 6: consent form for cel group 238-239

appendix 7: consent form for ns group 239

bsport copyright © b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316 4306
网站地图